心理疑问之“我心理很健康,没必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对吗?”


时间:2024-05-21   浏览:10

生活中总有碰到这样的现象,想让同学们多了解和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同学中大部分人都会说自己心理很健康,没必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然,这折射出了我们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诸多误解。可能这些同学认为,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就是为了预防心理疾病吗?

1.我先请同学们来了解心理健康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分为这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心理健康者。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心理疾病的症状,或者心理疾病症状很低,主观幸福感强;第二种是心理问题易感者。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心理疾病的症状,或者心理疾病症状很低,主观幸福感弱;第三种是心理问题倾向者。有生活压力,有心理疾病的症状,或者心理疾病症状比较典型。但是,主观幸福感强;第四种是心理问题患者。有生活压力,有心理疾病的症状,或者心理疾病症状比较典型。但是,主观幸福感弱。这个理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心理健康与否主观幸福感非常重要。(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心理素质,有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积极心态,社会支持体系。)因此,我们必须要主动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拥有积极的心态。

2.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挫折和烦恼,总会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当负面情绪的狂风骤雨突如其来,强大的心理素质就是你抵抗暴风雨坚不可摧的铠甲。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素养,拥有更积极的心态,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应对可能会遭受的困难和挫折,为个人成长成才,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创造更多可能。

3.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部分学校都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并且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扎实掌握对我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道路都有益的心理知识。

4.积极参加心理相关活动。学校会定期开展名师的心理讲座、有趣有益的心理活动。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心理活动,不仅高效推进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课外生活,认识了更多新朋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5.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书刊等其他形式,主动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相比知识围墙高筑的曾经,如今我们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比如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小红书,b站,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实用有趣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的小视频,漫画,小剧场等文化产品不胜枚举,让我们兴致盎然地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识,摆正对心理健康的看法,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