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那么合群吗?独处就不好吗?


时间:2024-04-30   浏览:13

你是不是也这样,经常难以融入一个集体,看到大家有说有笑,话题很多,你突然觉得自己很差劲;看到身边一些同学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和谁都能聊得来,你突然无比羡慕;假期大家出去玩,宿舍集体出游,你好像总是难以融入,显得很不自在。我的解忧信箱、咨询过程中总有同学问:“自己不合群、社恐、害羞、孤独......要怎么办?自己就喜欢独处不可以吗?”我想说的是,难道一定要很合群,很开朗,和大家关系都很好吗?独处也有很多积极意义。

1.独处为关注自我、提升自我提供了条件。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写道:“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独处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从闹市喧嚣中抽身,能够独立思考,而不被他们所左右。美国学者认为,独处并一定指的是身体上的远离,更多的是表示一种意识上的独立。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体的关注便从社交转回到个体本身,对关于“我”的一切进行整体的认识。比如,我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我有什么优点或特长?我在他人面前常常保持着一个怎样的形象?当我遇到困难时是积极应对还是退缩?我喜欢通过什么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面对时事我都有哪些看法?在自我提问的过程当中,开始回忆、设想在不同状况下“我”的心路历程与处理方式,这样对自我的认识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而当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连接深处的自己,形成自我认可的、更有目标的价值意识与定位。在认识到自己的方方面面后,便进行下一步的思考:现有的处理方式与价值观是否正确?如何去修正不足之处?在沉着清醒的状态下对部分相较不太好的意识进行完善,或是通过拓展知识储备去更新自我内心的想法,对个体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在更为良好的意识指导下,心理状况也会随之提升。

2.独处能够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

真正意义上的独处,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发呆,仅仅是像过电影般将所经历之事在脑海当中闪现而过,而是在一个不会被外界环境、他人意识所影响的情况下,对这些事情进行深入的思考。独处所带来的悠闲感和轻松感意味着在这一时刻你的内心没有其他压力与负担,因此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不容易受到其他无形因素的影响,在观察身边事物时更加细致入微,考虑问题时也更加全面。随着你的思考越多越广越普遍,深入思考的能力就一步一步建立起来了。在未来面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能够使你对事件的看待更加全面,而在进行多次深入思考后经历过的多种设想下,也使你对各类事态的发展与走向有了更高的接受度,避免了由于片面而导致的不良情绪产生。

3.独处有利于情绪的释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独处的时候是最接近本真的时候,褪去在群体面前的伪装,独处时是舒适放松的状态,人们对于独处的需要,是内部整合我的缘故。低质量的社交不仅消耗精力,还会在交际间有意识地妥协真实的自我。而在独处时,任何负面情绪都能够及时宣泄,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积极的独处既是一种自我奖励、自我治疗和自我反省的好时机,也具有转化伤害、克服恐惧、情绪平复的功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创造力和自我整合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情绪波动时,独处状态能够更好的进行调整,避免不良情绪对生活造成影响。若是不能够及时对消极情绪进行排解,则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当被消极情绪所困扰时,适当地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与空间,寻找一些合理的发泄方式,例如:到无人的地方大喊,听舒缓的音乐,阅读书籍,或是进行有氧运动,待心情平复下来后,再深入思考不良情绪产生的缘由,使其得到解决。

4.独处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研究发现,一些创作人士常常在独处时激发灵感,从而产生有意义的作品。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人物也常常从主动选择的独处中受益,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创造思维通常是在注意力持续集中投入的情况下而得到体现,那么独处便为这种思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些文学、音乐创作人士,他们需要在相对独立、和谐的环境中,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件思考、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作品。在创造的过程当中,不仅有多层次的思考,更是让内心得到一种满足,对于个人来说起到了一种正向的作用。


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